孟浩然一生坎坷,家贫无依,却以其潇洒豪迈的诗风深受当时文人推崇。李白对他钟情或许源自他坎坷经历所展现出的坚韧与执着,以及他那种奋发向上不畏困难的精神。孟浩然的诗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感慨,也许正是这种真挚的情感吸引了李白。他们之间或许有一种共鸣,一种精神共鸣,也可能正是这种共鸣让李白对孟浩然情有独钟。
一生求官不得,一生布衣百姓,一生任性而为,一生心中不宁。
作为盛唐诗人的孟浩然,过得并不幸福,这该怪他呢?
怪他早出生了十几年?也许是吧。在开元盛世前的那段混乱时代里,正是他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,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:
想做官嫌弃官场庸俗,不愿走科举却抵不过父母期盼,别人夸惯了,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!
但是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,最主要的原因是:有两个孟浩然,一个是感性的,一个是理性的。
感性的孟浩然追求自由,理性的孟浩然追求仕途。
感性的孟浩然要过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、追求仕途的孟浩然要实现父母对他的期望。
归根结底,这是两种文化的冲突:道家和儒家。
穷者独善其身,达则兼济天下!
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,毕竟,一个人思想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所处环境不同,选择不同罢了。
孟浩然两上京都、三下吴越,他的诗歌里写的都是自由,可惜他一直“身在旅行,心在牢笼”。
一个人嘴上越强调什么,生活中就越缺少什么!
一个人越是宣称自己是自由的,他的灵魂就越是受限制的——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?
正是春困的时候,外面的鸟叫声却把我吵醒了,啊,原来下雨了,那么你们上班去打卡吧,记着带伞,我要再睡会儿,睡会儿,睡——会儿——
可是,怎么睡不着了呢?
唉,花落了,花落了,花落了……
孟浩然的花,落了。
李白沉默,王昌龄哭了,王维震惊。
孟浩然,原来你的任性,是一生对自由的向往呀,真让人无语。
这位一生热爱自由的诗人,安安静静地葬在“山水观形胜,襄阳美会稽”的家乡吧,让岘山的朝霞、鹿门山的夕阳陪伴他,让春天的鸟鸣声、夜来的风雨声陪伴他,让襄阳春夏秋冬的落花陪伴他……
最后,还是用他的知音王维的一句诗来陪伴他长眠吧:
襄阳好风日,留醉与山翁。
这些好风景,他已经默默享用了一千多年,就让他一直延续下去吧!
关注微信公众账号“诗词天地”:shicitiandi,送你一份古典与优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