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门宴,是中国历史上一场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事件。当时,项羽挑战刘邦,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、勾心斗角,背后隐藏着诡计重重的险恶图谋。这场宴会不仅是一场豪华奢侈的宴会,更是一场政治权力的较量和角逐。在这个充满权谋和背叛的局势下,谋士和将领们的智谋与勇气展现得淋漓尽致,也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一段难忘的篇章。
巨鹿之战,楚军大破秦军,杀死了苏角,俘虏了王离,涉间自焚而死。章邯率秦军20万投降。从此项羽声威大振,成了诸侯们的上将军。此时的刘邦已入关中,为了保住关中王的地位,听信了谋臣的劝告,派兵把守函谷关,以阻止其它诸侯进入关中。
章邯投降项羽后,项羽率军去攻取秦国的本土,在函谷关遭到刘邦士兵的拦截,项羽得知刘邦已入咸阳,大怒。攻下函谷关后,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密告项羽:刘邦打算在关中称王,让秦朝降王子婴当宰相,把秦朝的一切财宝据为己有。谋士范增对项羽说:“我让人观望刘邦上空的天气,呈龙虎五彩,这是做皇帝的征兆,赶紧消灭他,不可错过时机。”项羽暴怒,驻兵新丰鸿门,准备以宴请的名义,诛杀刘邦。
项伯是项羽的叔叔,在秦朝时,杀了人,张良救过他的命。项伯当夜飞马疾驰找到张良,告之详情,要求张良逃走。
刘邦一听慌了神,连问张良三个怎么办?刘邦听取了张良的谋略。一见到项伯,刘邦马上端起酒杯,向项伯敬酒,并约定了儿女亲家。刘邦声泪俱下地说:“自从我进关以来,没敢动用关中的一草一木,我登记好了吏民的户口,封起了一切大小仓库。我之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,是为了防备土匪强盗和其它意外的发生,我在这里日夜盼望着项将军的驾到。”刘邦再三表白自己的心迹,并恳请项伯一定要向项羽转达他的心思,项伯要求刘邦明天尽早亲自向项将军赔罪。
项伯回营后,凛告了项羽,并说“刘邦有大功而击之,不义也,不如因善遇之。”
项羽听后,气消了一半,答应了。
鸿门宴上,见项羽和项伯朝东向坐,范增朝南向坐,刘张便选择朝北向而坐,张良朝西向而坐。
刘邦选择朝北向坐,足以向项羽表明了自己甘做臣属的心迹,项羽也领会了刘邦的态度。便放下了戒备之心,打消了想诛杀刘帮的心思。也正因为 刘邦的足够机智,救了他自己的一条性命。
在宴席上,任凭范增怎么使眼色和拔弄他身上的玉佩示意项羽杀死刘邦,项羽均不予理会。范增没有办法只好请出项庄,舞剑助兴,伺机刺杀刘邦。此时,项伯识破了项庄的用意,于是他也起身舞剑,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刘邦。张良感觉到了危机,则起身告之樊哙。樊哙左手按着剑柄,右手拿着盾牌,闯入营内。项羽紧张地问:“是谁?干什么的?”早有准备的张良赶紧说:“这是沛公的的侍卫。”
项羽听后赐樊哙酒和生猪腿。樊哙食用后说:“一年前,楚怀王当众和各位诸侯们约定,谁最先破秦入咸阳,谁就当关中王。现在沛公先破秦,进了咸阳,进城后。一草一木都没敢动,封好了宫室,驻京到坝上等着大王的到来,像沛公这样劳苦功高之人,不但没有得到您应有的封赏,您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,要杀害有功之臣,这跟灭亡的暴秦有什么不一样?”心存愧意的项羽无言以对,而刘邦借机上厕所的机会,携樊啥走出了营内。
刘邦问樊哙:“我们这样不辞而别,合适吗?”樊哙回答“要干大事,就不要管那些细节的挑剔,要行大礼,就不要怕那些琐碎的指责。如今人家是菜刀、砧板,我们是受人家宰割的,一路还讲究什么告辞。”于是刘邦独自骑上一匹马,让樊哙、夏侯婴、靳强、纪信四人手持剑盾,步行跟随,从骊山下抄小路逃走了。
刘邦托张良转交给一对白璧给项羽,一对玉斗给范增,项羽接过了玉璧,放在了座位上。范增接过玉斗,气愤的往地上一摔,拔出剑来,把他砍的粉碎,并说“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,一定是刘邦。”刘邦一回到营地,立宰左司马曹无伤。
鸿门宴后,奠定了项羽西楚霸王的位置,但同时也拉开了项王四面楚歌,兵败亥下,自刎乌江的历史序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