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功似乎总是伴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,让人们不禁好奇:突如其来的成功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?杨国忠曾经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,引起了许多人的深思。成功并非仅仅来自于努力和机遇,更重要的是内在因素的影响。成功背后可能隐藏着勇气、毅力、智慧以及不可见的付出和牺牲。成功的背后,可能还有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坚持和不屈不挠。成功者之所以能够璀璨夺目,往往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执着而坚定的心,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目标和梦想。成功并非是一蹴而就的,而是需要有着深厚的积累和坚实的基础。因此,成功并非是偶然,而是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的。
作者: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
历史的长河中,涌现了无数风云人物。他们或是一时翘楚,或是当世之雄,但最终都随着滚滚洪流消失在岁月的尽头。
千百年后,当人们再度谈论起这些久远的人物时,总不免以这些人物某一项突出的事迹单一维度盖棺定论,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唐代的杨国忠。
据《新唐书》记载,杨国忠早年落魄江湖穷困潦倒,却在从妹杨玉环得宠后,迅速飞黄腾达位极人臣,于是不少人都觉得杨国忠的发迹,全靠裙带关系。
那么,人们的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?杨国忠突然发迹,真的只靠裙带关系吗?
一、完美小厮
天宝四年,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,宠冠六宫。杨玉环得宠后不久,便向李隆基引荐了杨国忠,自此后,杨国忠青云直上,成为唐代政坛中冉冉升起的新星。
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杨贵妃确实对杨国忠的仕途提供了帮助。然而,机会总是留给有本事的人。杨国忠虽然靠着杨贵妃这块敲门砖顺利地进入了李隆基的视线,但李隆基之所以愿意重用杨国忠,除了爱妃的面子,更多的还是因为杨国忠自己的本事。
在李隆基看来,杨国忠有三件了不起的本事。第一件是杨国忠办事干练,出色的实干能力让李隆基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位远房亲戚。
早在杨国忠还未发迹前,他便主持过屯田的工作。这份繁琐的工作被杨国忠完成的十分出色,为此杨国忠还被授予了新都县尉。
等到杨国忠发迹后,他又展现出了第二件本事——体会圣意。李隆基的心思,杨国忠全都弄得清清楚楚,每当办差的时候,杨国忠总能顺应着李隆基的心思把事情处理好。这般心理学大师一样的员工,作为老板的李隆基怎能不喜欢。
更为难得的是,杨国忠还有一项善于理财的好本事。在他迁升为检校度支员外郎,负责管理钱库后,大唐的财政便进入了日进斗金的新时代。
天宝八年,李隆基带领百官视察左藏库,当库房的大门缓缓打开后,李隆基惊讶地发现左藏库中的钱币堆积如山,无数财宝金光闪闪,险些晃花了李隆基的眼睛。
此时距杨国忠掌管钱库不过区区几年时间,杨国忠强大的理财能力,由此可见一斑。
会办事、会来事、会赚钱,靠着这三件本事,杨国忠成为李隆基眼中的完美小厮,官运一路亨通,终至执掌相权,封卫国公,权倾天下。
二、无能宰相
说来也奇怪,杨国忠成为宰相后,却仿佛被人下了魔咒一般,再也没有当初打动李隆基的杰出能力了。
其实,这不过是因为杨国忠的能力主要是为领导办事的执行力,一旦让杨国忠匡君辅国制定宏观规划,杨国忠在基层岗位上锻炼出的能力就远远不够用了。
据《史鉴录》记载,杨国忠曾悍然发动了两次征讨南诏的大战,但这并非是为了保家卫国,而是杨国忠想要巩固自己的权势。
然而,杨国忠在军事上的能力实在不够看,第一次南征时,杨国忠任用了无能的将领,结果唐军大败,死伤六万,南诏也投靠了吐蕃。
但杨国忠不管这些,为了自己的利益,他又发动了第二次南征。由于唐军大败后兵力匮乏,杨国忠又派人四处抓壮丁,一时间爷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
这些新募的士兵很快被送往了前线,但新兵不习惯南诏的环境,许多人都得了瘴疠,唐军战斗力大减,再次被南诏打得大败而回。
一将无能,累死三军。杨国忠就这么凭借着“坑死人”的硬实力,害苦了大唐的军队。
唐军还没来得及诉苦,杨国忠却又继续发挥他“坑死人不偿命”的特长,只是这次被坑的对象变成了大唐的人事任命。
据史料记载,杨国忠当政期间,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,不惜公然违反唐朝的选官制度大举提拔亲信。原本应该由侍郎以下的官员历时数月多方考核再任用官员的手续,被杨国忠改成事先拟好名单走个过场即可上任的简易程序。
坏人做到底,破坏要彻底。祸害完选官制度后,杨国忠又开始公然卖官鬻爵,大小官职明码标价,童叟无欺。
这份独门生意一经推出就火爆唐朝官场,一众客户为了买个合适的官职挤破了头,结果杨国忠本人收到了高达3000万匹细绢的礼品单,而唐朝的官员素质却迎来了断崖式下落,为唐朝的衰败埋下了隐患。
更坑的是,杨国忠为了培植自己的党羽,竟不顾百姓的死活。有一次关中发生了特大饥荒,李隆基担心百姓会吃不上饭,可杨国忠却让人专门选了成色好的庄稼拿给李隆基看,以示天下太平,结果李隆基信以为真,便打消了赈灾的念头。
正当杨国忠欺上瞒下培植党羽弄得热火朝天的时候,却不知远在渔阳的安禄山暗中露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容。
三、安史之乱
在安禄山看来,朝中最可怕的敌人,莫过于李林甫。然而随着杨国忠的崛起,李林甫的势力大减,这对于安禄山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。
李林甫死后,杨国忠独掌大权。但杨国忠只会争权夺势排斥异己,真正的能力离宰相差了一大截,根本不是安禄山的对手。
比如有一次杨国忠向李隆基进言说安禄山势大,可能要造反。安禄山得知后,亲自跑到长安去向李隆基哭诉,还反咬一口说杨国忠看我没文化又受重用,一心想杀我。结果后来杨国忠再说安禄山的坏话,李隆基也不信了。
对付不了安禄山,杨国忠又把目光放在了哥舒翰身上。灵宝之战时,哥舒翰本想凭借潼关天险,坚守不出,但由于安禄山打出的旗号是“诛国忠、清君侧”,这让杨国忠惊恐万分,于是杨国忠为了一己私利在李隆基面前煽风点火,极力怂恿李隆基派唐军出关。
在杨国忠的胡乱建议下,李隆基派去催促哥舒翰出战的使者“项背相望”,逼得哥舒翰不得不恸哭出关,终于导致了灵宝之败,此后玄宗入蜀,贵妃殒命,细究之下杨国忠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。
回首往事,像杨国忠这么作天作地的人,最适合他的就是小厮的职位。可惜天意弄人,如此不靠谱的人却被放在宰相高位上,大唐的悲剧,也就由此注定了。
参考资料:《新唐书》、《史鉴录》
唐朝为什么强大?看这些唐朝法律就知道
一些有趣冷知识,看懂一个别样的唐朝